寅午文化

立秋揫斂,熒煌律變

发布时间:2021-04-16 08:05:08 | 浏览量: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裏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 左河水《立秋》

  

昨日即庚子年甲申月壬午日,

陽曆8月7日,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

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

其起始與結束,

是天體運行的結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

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

陰陽之氣開始轉變,

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萬物開始從繁茂趨向成熟。

立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此時,暑去涼來,萬物澄清。

 

庚子年癸未月己卯日

嘉林


蓮子清如水
楓葉猶未紅


清池過雨涼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習俗
 
報秋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
 
奏畢,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之意。

啃秋
 
在江南地區,立秋之時要吃西瓜以啃秋
 
相傳,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裏許多人害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結果果真如此。此後漸漸形成習俗,每歲秋來之時,家家剖食西瓜,謂之啃秋
 
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使整個秋天不生病,並可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
 
有迎秋之意,亦可抒發豐收的喜悅。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作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戴揪葉
 
《東京夢華錄》卷八有載:立秋日,滿街賣揪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
 
立秋之日,都城內外,清晨滿街叫賣揪葉,婦人兒童爭相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據唐人陳藏器《本草拾遺》記載,唐朝時立秋這天,長安城裏已賣揪葉,供婦女兒童剪花插戴了。
 
由此可見,戴揪葉這個風俗已流傳久遠。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飲井華水
 
立秋日早起,無論長幼各飲井華水一杯。
 
入秋,萬物都歸於肅靜,故而此時的水,最為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備用,煮沸後空腹飲用,足以清火通便。



立秋養生



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立秋之後,要注意情緒調適,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遇到傷感之事應主動排解。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氣更涼爽後建議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立秋後,在飲食上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要儘量少吃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增酸,蘋果、葡萄等酸味水果要多吃,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立秋詩詞
 
《立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覽鏡》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代]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
立秋至,
始知年過半。



| 咨 | 询 |链 | 接| 

公众号在线自助预约:命理预约

寅午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寅午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