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午文化

《周易》卦理基础篇(十)纳甲筮法历史源流及成卦机制

发布时间:2021-04-16 08:08:48 | 浏览量:

透过历史文献、我们发现,春秋时期人们普遍使用蓍草起卦来预测推理。譬如《左传》等经典记载的相关素材,其推演逻辑多以“大象推衍”,间或用卦爻辞直断,形成了“象”、“辞”兼具的解卦模式。由于年代久远,其法世代由周朝的太史世袭传承保管,故至秦汉时已十分鲜见。


到了汉代,常以纳甲筮法演卦,把“蓍草”(五十根)改为“三枚铜钱”,以此“化繁就简”,由于此法十分便捷,故而很快风行于世。这段历史感兴趣的缘友可以阅读《易冒》。

汉朝易经大师京房在继承前人的术数体系基础之上,将五行、干支系统与八卦结合,发明了“纳甲筮法”,其应验如神,操作系统简单而流传至今。此法重视卦爻的五行生克制化,预测范围广大,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号公式,它以“变动不居”的爻位及卦变,充分表达着事物的运动可变性与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及创造性。
起卦是纳甲筮法的基础环节,众所周知,传统的起卦都是通过三个铜钱来作为摇卦的工具,在龟壳或者手掌心中每摇一次自由落下便可得出一爻,如此操作六次,共得六爻,即成一个卦,当中若有动爻则生出变卦,它与主卦共同组成一个卦,若无动爻,则得出一个静卦。
铜钱起卦,首先要找到三枚铜钱,要求大小一致,厚薄一致。现代人喜欢用乾隆钱,可能因为它的名字,加上乾隆本人比较长寿,所处时代好一些,加上高兴的钱比较多,好找,多种因素吧。但乾隆以前的卦师,也用铜钱占卜,就没有办法用乾隆钱了。所以,用来摇卦的钱,只要大小厚薄一致就可以,最好是铜钱,大小比较合适:
出现一个“背”时,叫“少阳”,记做 、 或 —
出现两个“背”时,叫“少阴”,记做 、、 或 - -
现三个“背”时,叫“老阳”,记做 O 或 - O(动爻)
出现三个“正”时,叫“老阴”,记做 X 或 - -X(动爻)

阴阳爻为何如此界定呢?相信前两条大家不容易有什么疑惑,根据过去紫柏的教学经验来看,第三条和第四条,即出现三个“背”时或三个“正”时,很多新学员不太理解。


事实上、前面的章节中有提到“阴阳互根”、“阴阳相互转化”的理论,也就是说、当阴阳双方的量变达到极限时会导致质变,“阴至极则化为阳”、“阳至极则化为阴”;只要大家理解了这几点就好办了。譬如摇卦时、出现了三个铜钱都是正面的时候,表示三个都是阳而无阴,这种组合实际上就是阳达到了极限、即“阳至极则化阴”,所以三个正面因为“阳至极”就定义为“阴动爻”了。而“三个背面”因为“阴至极”就转化为“阳动爻”了。

除了常规的用三个铜钱摇卦外,六爻卦还是可以通过“数字”、“文字”、“外应”、“方位”等方式来起卦。在私塾面授班中、紫柏会一一讲解。

需要注意的是,摇卦毕竟是收集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以人、铜钱作为载体、与时空磁场共同配合完成,所以在摇卦之前,尽可能的保持“心净”、“身净”、“铜钱净”、“意念专注”。


                       



| 咨 | 询 |链 | 接| 

公众号在线自助预约:命理预约

寅午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的话文末点个“在看”(*^__^*)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寅午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