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午文化

古人消夏之雅趣

发布时间:2021-04-16 08:33:49 | 浏览量:

“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这是明代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足见炎夏酷暑在古代人们心目中之可怕。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这是南朝梁萧纲在他的《苦热行》里讲的一段话:日神以六龙驾车周行天上,奔驰着从不停息;身上的汗水如同滂沱大雨,卧席睡床像被大火炬点燃一般灼热,在庭院里仰头盼望风快点吹来,却不料风即使来了也犹如火烧一样滚烫。



不过,夏日虽然酷暑难耐,但古人也有不少消夏的雅趣,他们深明“烦夏莫如赏夏”之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应付炎炎夏日:


如纳凉,白居易《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纳凉的场地很多很广,从自家的庭院楼阁到附近的水榭凉亭都可以成为纳凉胜处。



再如午睡,这也是夏日里一大惬意之事。“永日一敧枕,故山云水乡”(杜牧),“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



再如吃冷饮,和现在人一样其乐无穷,“散发披襟,纨扇轻摇。积雪敲冰,沉李浮瓜,不用百尺楼高”(刘秉中),“青杏园林煮酒香,浮瓜沉李雪冰凉”(张可久)。



还有当然是读书,这自然是读书人消暑之法。“南窗梦断意索莫,床头书卷空纵横”(惠洪),“书千卷,文百家。坐苍苔,度长夏”(王景文)。



古代文人在“苦夏”的消暑之法,无不因时因地因人自得其乐,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飘逸之气。


| 咨 | 询 |链 | 接| 

公众号在线自助预约:风水咨询

寅午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寅午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