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午文化

年畫簇擁,春陽初暖

发布时间:2021-04-16 08:02:09 | 浏览量:
江村何處小茅茨,
紅杏青蒲雨過時。 
半幅生綃大年畫,
一聯新句少遊詩。

——陸遊《出遊歸臥得雜詩》

有人說,
年味體現在忙碌的掃塵、
置辦年貨之中,
有人說,
年味流淌於掛年畫、
貼春聯等細節裏。
貼春聯、掛年畫,
是中國人過年最有儀式感的時刻。
年畫起源於漢代,
發展於唐宋,
盛行於明清,
是中國古代寓意吉祥的形象。
掛年畫,一般選在除夕當天,
從大門開始,
依次往房間裏貼,
取迎春納福的吉祥含義。
至此,春節才算有了年味兒。
年畫藝術走過歷史的長河,
美在民間永不朽。
今日與諸君共賞年畫之美。

庚子年己醜月丙子日



年畫是中國民間普及的藝術品之一,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舊時人們盛行於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凶迎祥。每值歲末,城鄉家家戶戶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等,煥然一新,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在中國歷史上,四川綿竹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江蘇桃花塢的木版年畫,在全國最為著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年畫”。



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是江南地區漢族民間的木版年畫,因曾集中在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生產而得名。民間畫壇稱之為“姑蘇版”。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楊家埠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樸。木版年畫是農耕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於研究漢族農耕社會的生產發展、民俗風情以及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


新春來臨之際,送您一組中國傳統年畫,祝您新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版權方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非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以外,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寅午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