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午文化

今日大寒,养生做到防“五寒”、吃“三冬”,养好身体过大年!

发布时间:2021-04-16 08:26:39 | 浏览量:



大寒时间


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

农历腊月十五


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此时,天气寒冷到极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常言道,“大寒小寒,冻成一团”。这段时间,世间万物一片肃杀,天寒地冻惹人发抖。


大寒三候



1
一候鸡乳


大寒之日“鸡乳”,鸡是牧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2
二候征鸟厉疾


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3
三候水泽腹坚


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习俗



1
除旧饰新,准备年货


大寒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2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3
买芝麻秸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



4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


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大寒养生保健



在中医眼里,冬季又是肾的主季,冬季肾气最旺。而大寒作为寒气最重的一个节气,确保肾气旺是防寒的最佳方法。而此时最主要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这就要求人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寒冬保健。


在中医眼里,冬季又是肾的主季,冬季肾气最旺。而大寒作为寒气最重的一个节气,确保肾气旺是防寒的最佳方法。而此时最主要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这就要求人们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寒冬保健。



1
精神方面:要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可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尤其是老人,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



2
起居方面:早睡晚起,注意增添衣物防寒


现在的年轻人习惯性晚睡,尤其是网民们,到半夜更精神了,殊不知长此下去,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现在年轻症状不明显,可能不太重视,等一旦症状明显了再注意,已经是亡羊补牢了。


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衣着一定要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既要保暖防风,又要预防因为穿得太多出汗而引起感冒。


睡前洗脚,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在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3
运动方面: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但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日出之前的空气质量、气温都不适宜运动,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锻炼。


大寒时节的运动还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


大寒食补



大寒饮食:保阴潜阳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养生原则。我国古代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早晨喝补气温阳的人参、黄芪酒,借助早上自然界生发的阳气,有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晚上服用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有利于身体阴液的滋补。除了服用以上药物以外,平日也可多食用一些滋阴潜阳且热量较高的食物,如大枣、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圆、木耳、银耳等。


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应略有不同。首先,大寒时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如香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过食。


别忘了多吃“四冬”



1
冬笋


冬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经常吃能促进肠道蠕动、消除积食,降低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冬笋不但可与肉、禽、海鲜等荤料一起烹调,也可辅以食用菌、绿叶类素菜同炒,还可以单独成菜,但因冬笋含草酸较多,结石和痛风患者应少吃,并在食用前将其悼一下,除去草酸。



2


香菇


香菇又名冬菇,是人们冬天常吃的食用菌。香菇热量低,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还能促进体内钙的吸收,经常食用香菇对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香菇无论干鲜,与其他荤素食品搭配,为主、为辅,都能烹制出美味佳肴。它适合各类人群,尤其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益,所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人体排出多余的胆固醇。



3
冬瓜 


冬瓜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对于冠心病、水肿腹胀等病症有良好的辅助疗效。冬瓜水分多而热量低,还有很多营养成分可以防止体内脂肪堆积,有消肥降脂功效,冬瓜宜与鸭肉、火腿、口蘑、海带等食物一起烹调,其食疗效果更好。



4
冬枣 


冬枣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含量较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有效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腹部胀气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胃炎、胃溃疡患者吃生枣时应去皮。


大寒热饮小贴士



1
黑豆汤


具体做法:黑豆一小把,生地、熟地各3克,一起放入锅中,水沸后再小火煮1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代茶饮。


生地味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黑豆则具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三者搭配是冬日滋阴润燥的很好饮品。



2
红枣桂圆茶


具体做法:将红枣5颗、桂圆5颗分别剥开去子,以热水(约1壶)冲泡8-10分钟,再加上砂糖即可。如果加蜂蜜的话,冲大枣茶的水不用高过60度,以免破坏蜂蜜的营养成份。


红枣桂圆茶对于阴虚的人群特别好,能够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如果你的体质偏向于燥热,那么建议适当减少饮用的次数以及频率,以免引起上火。如果担心上火,可以适当放一两颗枸杞,长期饮用能够补充女性血气,起到活血保暖、养颜美容的功效。


大寒穴位保健



大寒多按三穴位。



1
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2
期门穴:疏心解郁


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


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3
太溪穴:滋润补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


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最后给大家送上一首大寒养生小口诀,希望大家安暖度冬日,健康迎新年!


大寒阴尽生萌阳,关节脏腑脚寒凉。

寡欲多睡沐阳光,户外锻炼要养藏。

保阴潜阳高热量,切忌生冷黏腻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寅午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