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公萧吉出身于齐梁宗室,一生经历四朝十五帝,有着罕见的丰富阅历(可以说五百年难遇之人),他博学多能,对“阴阳术数”之理解甚为深入。
萧吉在曾经给隋文帝的奏书当中,颂扬了皇帝和皇后的出生年与月、日命局合德,其推理主要依据在于干支纳音与流年的关系,以及天干之间的德合关系;
当然、萧吉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在于其著作《五行大义》,书中将先秦到隋朝的经纬之学以及历代诸子典籍中的五行学说汇集了起来,并成为了后代了解和研究中华传统五行学说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
到了唐初、吕才的《叙禄命》也描述了其之前的论命模型的一些错漏与不足;《资治通鉴》中有记录过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查阅一下;
事实上、到唐朝中叶,命理学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出现了中华传统命理学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大师----李虚中,其官至殿中侍御史,唐朝韩愈在为其所写的墓志铭中说道:“(虚中)年少长,喜学,学无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相生、盛衰,死生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百不失其一二......”
由此可见李虚中精于命理推演,已名重一时,他的方法在当时已算系统,同时期的学者乃至江湖术士都忘尘却步。
《四库全书》主编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经过十分认真的辞源上的考证,确认李虚中已经用到年、月、日、时来推算认命了。
关于李虚中命理学的理哲基本系统,其著作《李虚中命书》“中卷”《通理物化》篇中有这样的叙述:“元名胜负三元者,干禄、支命、纳音身,各分旺衰之地;干主命禄贵权,为衣食受用之基;支主金珠积富,为得失荣枯之本;纳音主才能器识,为人伦亲属之宗......”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原文或聆听本篇语音(语音中将详细论述)来了解其论命的基本架构。
李虚中之后的《玉照定真经》也承继了其命理模型框架,并细化了其推理规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此文献。
此后《珞琭子三命消息赋》及其注解本影响亦为广大,其中后期徐子平的注本,则更为异军突起,开辟了命理学的新纪元,“命理探玄”系列以后的章节中将详加讨论。
而到了南宋时期,廖中的《五行精纪》更是详细总结了之前的古法命理模型,值得一读。
南宋末年一直到明朝亦出现了很多命理学著作,其中《兰台妙选》将古法论命框架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本篇就与缘友们分享到这里,欢迎朋友们转载。
| 咨 | 询 |链 | 接|
公众号在线自助预约:命理预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寅午般若